大学生发明“摩托车安全衣”
日前,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1级学生张海龙,申报的“摩托车安全衣”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“实用新型专利证书”。同时,他的另外三项发明——“带水情自救装置的汽车”“公交人脸消费系统”“耳携式心脏病突发智能给药装置”,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。
6月18日,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从我省陇西县大山深处走出的小伙子。
自幼喜欢问为什么
张海龙出生于我省陇西县一个普通的人家。在家人的记忆里,这个孩子自懂事起,最爱问的三个字就是“为什么”。
有一年,张海龙跟父亲去一位同学家玩,同学的父亲把一套《十万个为什么》送给了他。现在看来,这套书成了开启张海龙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。那些年,他把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看了很多遍,善于思考的他从此就和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上小学时,他曾在“定西市少年科技作品大赛”中荣获三等奖。
2011年,张海龙考入华东交通大学。入学后,他把搞发明创造当成了一种课外乐趣。到了大一下学期,学校组织他所在的班进修电子技术,电子世界的神奇让张海龙大开眼界——几块小小的芯片,用几根导线连接,就能实现神奇的功能。从此,他喜欢上了电子技术,并确立了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。
2012年,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“挑战杯”大赛拉开帷幕。张海龙一口气提出了防盗包、省力包、防割手的圆盘锯、无线U盘等20多项发明创意。后经筛选,张海龙将“可存取零钱的自动取款机”等三个项目进行了申报,但三项没有一项获批。
张海龙并没有气馁,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创作发明中。
“摩托车安全衣”获专利
搞发明创作,创意很关键。一次,媒体报道的一起摩托车事故让张海龙找到了灵感:摩托车事故高发,为什么不发明一个保障驾驶员安全的“摩托车安全衣”呢?
心动不如行动。张海龙立即查阅相关资料,并开始创作、试验。几个月后,张海龙的“摩托车安全衣”悄然出炉。
张海龙发明的“摩托车安全衣”是一套连体衣,衣服由内层布片和外层防水片组成,在二者之间是一个封闭的充气腔,里面设置有气体发生器、控制器、无线信号接收器,在摩托车上放置有碰撞传感器和无线信号发射器。连体衣的内部为蜂窝状,一旦碰撞传感器感受到摩托车发生强烈碰撞后,立即将碰撞信号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发射出去,控制器发出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,使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气体,瞬间膨胀充气腔,使连体衣成为一个安全气囊。“安全衣”能迅速将驾驶员全身包裹在其中。
专利申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此后的很长时间里,在学校以及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,张海龙一边学习,一边反复研究、改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不久前,张海龙申报的“摩托车安全衣”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“实用新型专利证书”。同时,他的另外三项发明——“带水情自救装置的汽车”“公交人脸消费系统”“耳携式心脏病突发智能给药装置”,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。
今年初,张海龙参与制作的项目“基于IC卡的全国病人病历信息管理系统”,获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东交通大学选拔赛三等奖。眼下,他负责创作的“收集雨水作楼宇冲便水源”项目正在申报第五届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。
搞发明不耽误学习
张海龙热情诚恳,入学不久就被选为班长,并当选班级团支部书记,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多次获奖。
张海龙在发明创新方面崭露头角,但他并没有耽误正常的学习。2011-2012学年,他取得班级排名第四的好成绩,并获得华东交大“三等奖学金”“三好学生”荣誉。
张海龙爱好曲艺,曾是甘肃省陇西县曲艺家协会年龄最小的会员,从六年级开始就参加了县文联举办的文艺演出。其间,他自学了二胡、笛子、传统鼓等乐器,成了又能唱又能拉的“多面手”。上大学之后,他是学校里最活跃的文艺骨干之一,下社区说过快板,在院颁奖晚会上表演过相声,在院校联谊晚会上表演过秦腔,在学院举办的“青歌赛”上,他荣获“最佳才艺奖”。
“人没理想,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。”张海龙说。
(甘肃日报2013年6月28日第11版)